优良的数据库设计是高性能的基石。合理的库表结构能减少数据冗余、降低存储空间,并显著提升查询与更新效率。其核心在于规范字段类型、优化表关系与存取速度。下文将具体阐述优化方法。

一、 分解表

在 dotcpp_user 数据表中有很多字段,其中 comment 字段用来存储用户的备注信息。备注信息的内容特别多,但是该字段很少使用。这时就可以分解出另外一个表。分解出的表为 dotcpp_userComment,表中存储 2 个字段,分别为 id 和 comment。其中,id 为用户的身份码, comment 为用户备注信息。dotcpp_userComment 的表结构如下:

dotcpp_Usercomment表结构

此时,如果我们需要知道dotcpp_user的comment, 我们可以使用连接表的技术,获取对应用户的comment:

SELECT *FROM dotcpp_userComment JOIN dotcpp_user ON dotcpp_user.id = dotcpp_userComment.id;

连接表获得comment


二、 中间表


对于高频的表连接查询,可通过创建中间表进行优化。其核心是以空间换时间,将多表连接后的结果预计算并存储于一张冗余表中,从而将复杂的实时连接操作转换为简单的单表查询,显著提升查询性能。

做法是:首先分析查询模式,确定需要连接的表和字段;然后据此设计中间表结构;最后将原表数据预处理后导入中间表。后续查询直接访问该中间表即可避免连接开销。

下面有两张表,分别是dotcpp_user 和 dotcpp_suerComment, 其表结构如下:

dotcpp_user

dotcpp_suerComment


实际应用中,如果需要高频率查询用户的姓名和备注。对于这种情况,我们可以创建一个 temp_comment 表。 temp_comment表中存储 3 个字段,分别是 id、name 和 comment

temp_comment


此时需要我们通过 INSERTdotcpp_user表 和 dotcpp_suerComment表中的记录导入temp_comment表中:

 INSERT INTO temp_comment
     SELECT dotcpp_user.id, dotcpp_user.name, dotcpp_userComment.comment
     FROM dotcpp_user, dotcpp_userComment
     WHERE dotcpp_user.id = dotcpp_userComment.id;

此时得到了一份满足需求的temp_comment表

temp_comment

将这些数据插入到 temp_comment 表中以后,可以直接从 temp_comment 表中查询用户的标识码、姓名和备注了。这样就省去了每次查询时进行表连接,提高了数据库的查询速度。


三、 额外增加冗余字段


数据库设计通常遵循范式规范以减少冗余,但为提升查询性能,可适当引入冗余字段。当表关联较多时,连接查询会成为性能瓶颈。还是以dotcpp_user表和dotcpp_userComment表为例,需要先通过dotcpp_user表的id关联dotcpp_userComment表,再进行查询。这种跨表连接操作会显著降低查询效率。为此,可在dotcpp_user表中直接添加comment字段存储用户备注,以空间换时间,避免频繁的表连接操作,从而提高查询速度。

综上:我们总是在存储成本与性能需求之间寻求最佳平衡。在数据库设计中,适当的冗余是以空间换时间的有效策略。虽然分解表、增加中间表和冗余字段会占用额外磁盘空间,但从性能角度考量,增加少量冗余来提升查询效率是可接受的。是否采用冗余优化,需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和服务器条件权衡。如果磁盘资源充足,而查询性能要求较高,则牺牲部分存储空间来换取更快的响应速度是合理的决策。


点赞(1)

C语言网提供由在职研发工程师或ACM蓝桥杯竞赛优秀选手录制的视频教程,并配有习题和答疑,点击了解:

一点编程也不会写的:零基础C语言学练课程

解决困扰你多年的C语言疑难杂症特性的C语言进阶课程

从零到写出一个爬虫的Python编程课程

只会语法写不出代码?手把手带你写100个编程真题的编程百练课程

信息学奥赛或C++选手的 必学C++课程

蓝桥杯ACM、信息学奥赛的必学课程:算法竞赛课入门课程

手把手讲解近五年真题的蓝桥杯辅导课程

Dotcpp在线编译      (登录可减少运行等待时间)